| 您好,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! |
| 发布时间: | 2025/11/24 10:26:15 | 人气: | 21 |
2025高考志愿表一摊开,家里鸡飞狗跳,热门专业名单一出来更乱了
2025年一开年,老李家饭桌就不得安生,碗一放下,话题马上绕到一个地方去:娃读啥专业。
电视上天天在说“十五五”规划、产业升级、科技自立,老两口听起有点晕,反正就记到一句话,选对专业,后头好找工作。
他闺女小李在重庆上高三,晚自习放学回家已经十点多,人一坐下,手机一开,全是“未来十年最吃香专业”“AI年薪五十万”这种推送,看得她妈眼睛都亮了。
不晓得的人还以为招生老师住他们家楼上。
老李是做工厂的,干了二十多年,那种一条线一条线的机器,他天天盯着,他心里有数。
智能制造、机器人工程这些词一冒出来,他第一反应就是,这玩意儿早晚要把他这种老工人换下去。
他嘴上不说,给闺女倒汤的时候手一抖,汤撒桌上一片,自己还说不准是烫到还是心里有点悬。
小李班主任前段时间在家长会上说,教育部这两年新加了二十多个新专业,又砍了一千多个老专业,说得很玄乎,意思就是以前那些“听着体面但不好找工作”的方向,一个个在退场。
后排有个河南家长小声嘀咕一句:换言之,读错专业就是花钱买心烦。
周围家长笑了一下,没人接话。
小李对人工智能有兴趣,刷题刷到半夜,时不时看两眼B站讲算法的,说真心的,听得懂一半算不错。
她妈在旁边喊:AI起薪三四十万,你坚持两年,多熬点夜没啥。
她外婆从四川老家打视频过来,听说“量子什么专业”一年能挣好多钱,直接说:“这个好,这个听起就高级,读这个。”她连量子是啥都搞不清楚,就是觉得名字有味道。
老李弟弟在江苏那边搞光伏的,春节回来喝酒,一说新能源,整个人就起劲,拍桌子说“储能这块真香”,说他们厂里抢人,刚毕业进来的,一个月挣得不比他少,他有点挂不住脸。
小李妈当场就动摇了,原来心里还念着医学,现在又觉得新能源也可以。
另一边,小李表哥当年学生物制药的,在上海混了几年,前阵子打电话回来,有时候凌晨两点还在实验室做实验,年终奖挺好看,日子也不算轻松,家里人一听,马上又觉得这个专业有点“累人”。
家里议论最多的,就是那十个所谓“未来十年最吃香”的专业,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低空技术、网络安全、新材料、生物药、数字经济、智慧农业、涉外法、教育科技,一个个念起来有气势。
问题是,没人敢说自己真懂。
邻居大哥儿子前年就读了网安专业,今年过年回来,说每天对着代码查漏洞,人都快看花眼了,年薪是不错,掉头发也是真实。
他爸在楼下打麻将的时候炫耀收入,小声又跟老李说一句:“小孩天天熬夜,我也有点虚。”
有人提到乡村振兴和智慧农业,老李妈反应挺大,她是从农村出来的,一听“农业”两个字就觉得吃亏,说当年好不容易跳出来,现在娃又要往回走,小李跟她解释啥无人机打药、物联网大棚,她完全不信,嘴里就一句:“种地能挣啥钱?”
其实在学校里,小李也听到另一种声音,有同学说,选专业还是看自己喜欢啥,不要全盯着钱,政策一年一个说法,说不准哪天风向就换了。
班里有个湖南男生,就死活要报老牌的文学类,他爸在家里大发雷霆,说这个专业“没饭吃”,母子俩为了这个事情冷战好几天。
各种专业介绍会在学校轮着来,有985院校的老师穿着羽绒服站在讲台上,说他们学校量子中心有多少设备,芯片实验室多先进,听起来确实厉害。
小李记住一件小事,那老师讲完,特意说了一句:“数理基础不好的同学,慎重点。”底下好几个同学默默把手机里的“量子信息科学”删了。
时间一点点往高考走,志愿填报系统到时候一开,十个专业一排排挂在那里,哪个后面都写着就业好、缺口大、年薪高。
这些话听多了,大人小孩心里都有个问号,真到自己头上,是不是真能轮得到,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说真的,看他们一家人在饭桌上争来争去,谁也说服不了谁,旁边的人不晓得怎么帮他们拿主意,只能看着那张还空着的志愿草稿纸,心里各打各的小算盘
| 还没有对此评论! |
| 电话: |
|
| 电话: |
|
| 电话: |
|
| 电话: |
|
| 电话: |
|
| 电话: |
|
| 电话: |
|
| 电话: |
|
| 电话: |
|
| 电话: |
|
